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澳洲 大堡礁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理位置: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東半球,介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曼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托雷斯海峽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相望。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位於南半球,它縱貫蜿蜒於澳洲的東海岸邊。全長共有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有2900個大小珊瑚礁島,自然景觀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離海岸最遠有241公里,北端較靠近,最近處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在礁群與海岸之間是一條極方便的交通海路。風平浪靜時,游船在此間通過,船下聯綿不斷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為吸引世界四方遊客來獵奇觀賞的最佳的海底奇觀。 1981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資料來源:WIKI 澳洲  WIKI 大堡礁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天津 望海樓天主教堂



檢視較大的地圖地圖:MAP                         地理位置:東經117.2°,北緯39.1°,海拔2~5米。在華北平原東北,北屏燕山,東臨渤海。                      特色:望海樓教堂的出名在於「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因懷疑教會拐騙、殘害收養的中國兒童,被憤怒的群眾燒毀,所謂「火燒望海樓」,10名修女、2名神父、以及法國領事館人員,5名法、俄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被殺死,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整個行動持續了3小時。 在法國公使的壓力下,政府以賠款40萬兩白,並處死16人以平息。
1897年,望海樓天主堂在空置了20多年之後被重建起來。1900年義和團天津興起,教堂再次被燒毀。
1904年望海樓教堂用庚子賠款第三次重建落成,建築仍然依照原樣,正面和一般哥德式教堂建築不太一樣,有三個塔樓,中間的最高。(一般哥德式如巴黎聖母院只有兩個塔樓。),有彩色玻璃拼出圖形的大窗。
1912年,天主教天津教區成立,主教座堂最初就設在望海樓天主堂,隨即於1913年開工建造西開教堂1916年建成以後主教座堂遷到那裡。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建築受到一定的破壞,現已維修好,重新成為天津天主教會的一座教堂。                     資料來源:WIKI 天津  WIKI 望海樓天主堂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東京Tokyo 明治神宮


地圖: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理位置:日本是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的島國,由4個弧狀群島(日本列島千島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組成。其中北海道九州本州四國四大島的面積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日本北臨鄂霍次克海、西北臨日本海、西南臨東中國海、南臨菲律賓海、東為太平洋。日本通常被歸劃於東亞東北亞的範疇,北與俄羅斯聯邦、西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與中華民國、南與菲律賓共和國隔海相望。              ->東京都:關東平原位置,面向東京灣。行政區上再加上小笠原諸島伊豆諸島
日本的最南端(沖鳥島)、及最東端(南鳥島),令制國時的武藏國(現埼玉縣域與神奈川縣川崎市域)、下總國江戶川以西)領域為現在東京都範圍。                         明治神宮坐落在東京都澀谷區,地處東京市中心,占地70公頃,緊挨著新宿商業區,佔據了從代代木原宿站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塊綠地。
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是供奉明治天皇(死於1912年)和昭憲皇后(死於1914年)靈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教的重要神社。
在明治天皇以前,日本的大多數天皇都是幕府將軍的傀儡,經過明治維新後,天皇恢復了權威,在明治時期日本經過改革,生產力極大發展,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躋身到國際列強之中,在日俄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取勝,奪取旅順台灣朝鮮等割地,明治天皇又將神道教定為國教,由政府控制,所以政府對明治神宮的修建非常投入,從全國各地和朝鮮、台灣運來365種12萬株樹木種植其中,(經1970年調查,因為有的種類不適應東京氣候而死亡,目前的樹木為247種共17萬株)。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之處的大鳥居(日式牌樓),是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高12公尺、兩柱間距9.1公尺、柱徑1.2公尺,屬於「明神鳥居」的型式。原始的鳥居在1966年昭和41年)因遭雷擊而損壞,現存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昭和50年)間以台灣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依照1920年(大正9年)的形制與寸法重建而成。

1945年4月14日,明治神宮的主要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1958年11月重新建造完成;現在其南部地帶改為代代木公園;西部由市民捐款建造一個棒球場——神宮球場;南面圍牆外是著名的表參道,對面是為1960年東京奧運會修建的船形體育館國立競技場
平時這條路很少有車輛行走,一些日本年輕人每當周末,帶著音響,穿著自製的各種服裝Cosplay(角色扮演),形成原宿一帶的特色,引得許多外國遊客圍觀,成為東京旅遊一大景觀

每年的除夕,日本民眾會前往各地的神社準備新年的參拜;新年的第一次參拜稱為初詣。                       資料來源:WIKI 日本                        WIKI 東京都                       WIKI 明治神宮

巴里羅切 - 包爾松 / 玻爾羅 湖


地圖:MAP                         地理位置:位於南美洲南端,東北鄰烏拉圭及巴西,北接巴拉圭及玻利維亞,西與智利為界,南遙望南極,東瀕南大西洋。          這裏是一九六零年代一個嬉皮的大本營,位居一河谷中,氣候自成一格。往南走,一條道路切穿幽靜的秋利拉河谷(VALLE CHOLILA),通往艾斯戈爾 (ESQUEL)。最早移民至艾斯蓋爾的是威爾斯人,如今它是前往松木國家公園 (PARQUE NACIONAL LOS ALERCES)的據點,以及進入秋布特河谷(VALLE CHUBUT)的門戶。連接艾斯蓋爾和小鎮工程師賈可巴希 (ING. JACOBACCI) 的是條窄軌鐵路,因成為保羅‧塞洛克斯 (PAUL THEROUX) 旅遊著作:舊巴塔哥尼亞快車(EXPRESO VIEJO PATAGONIA)中的最後一段旅程而聞名。         資料來源:正大旅行社 巴里羅切之聖卡羅斯景點介紹            YAHOO知識家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哥本哈根的地理



檢視較大的地圖地圖:MAP                    位置:經緯度 北緯55度43分,東經12度34分           哥本哈根位於丹麥最大的島西蘭島上,與瑞典馬爾默隔海相望。城市的一小部分位於阿瑪格爾島上。請注意,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縣是兩回事,哥本哈根並不屬於哥本哈根縣,而是一個獨立的市。
從地質上來看哥本哈根位於冰川時期留下來的冰磧層上(丹麥大多數地區是冰磧層)。
哥本哈根氣候溫和,從圖上可以看出大溫度計最高溫度為攝氏30度,最低溫度為零下20度,哥本哈根的歷史上從來沒有超過這個溫度範圍。丹麥人熱愛自然,由丹麥畫家維格·維涅柏設計的旅遊招貼畫「鴨媽媽」畫的是一位警察阻斷了所有交通以便讓一個母鴨子帶領小鴨子橫過馬路。有的人甚至極端到連蒼蠅也不打,認為「他們也有生存權利」。城中沒有太高的建築,風景秀麗。有好幾處市政府為旅遊者免費提供的自行車,由在車輪上作廣告的公司提供財政支出。           出處: WIKI 哥本哈根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孟買的交通

由於缺少汽車停車位、交通阻塞以及道路條件總體不佳(特別是在雨季),大部分孟買居民上下班依靠公共運輸。該市是2個鐵路公司的總部 –中央鐵路公司,總部位於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 (前維多利亞終點站,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和西部鐵路公司,總部靠近教堂門。該市交通的脊柱,孟買郊區鐵路最初興建於1853年3月,是英國人在印度興建的第一條鐵路,也是全亞洲最古老的一條鐵路。這個鐵路系統由3個南北向貫穿全市的單獨的網路組成,按照人口的地理分佈與商業區的位置修建,構成孟買大運量運輸的主要模式。孟買郊區鐵路以其利用程度與乘客密度特別之高而著稱。西部鐵路公司在城市西部運營,而中央鐵路公司覆蓋大都會區中部和東北部。線路都延伸到了遠郊地區,總長度約為125千米。海港線中央鐵路公司的一條郊區線路,長達54千米,沿著該市的東南部,靠近船塢,並延伸到新孟買。孟買通過印度鐵路印度大部分地區有便捷的聯繫。而孟買地鐵計畫中,17.5公里20站 。
公車由市立的孟買供電交通公司(BEST)運營,幾乎覆蓋整個大都會區,以及新孟買和塔那的一部分。公車用於中短途交通,而火車對長距離運輸更為經濟。BEST 車隊由單層公車、雙層公車和空調車組成。

黑色和黃色出租汽車可以搭載4名帶行李的乘客,覆蓋大部分都會區。自動人力車只允許在郊區行駛,是那裡主要的交通形式。這些三個輪子的車輛能夠容納3名乘客。
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是印度最繁忙的機場,運營貨運和國際航班,而聖塔克魯茲機場運營國內航班。附近的珠湖機場是印度第一個機場,現在充當飛行俱樂部和直升飛機場。
由於其獨特的地形,孟買擁有世界最好的天然港口之一,承擔該國50%的客運,以及貨運中的很大份額。這裡也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從輪渡碼頭可以搭載便宜的輪渡前往該地區的島嶼和海灘。                                                                     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9F%E8%B2%B7&variant=zh-tw#.E4.BA.A4.E9.80.9A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關於波蘭-首都華沙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也是其最大的城市。她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里。2004年人口估計為1,692,900人,城市群人口大約2,760,000人。城市面積516.9平方公里,城市群面積12266平方公里。
該市也是馬佐夫舍省的省會,擁有許多工業(製造,鋼鐵,電力工程,自動工業),66所高等學府(包括華沙大學),和超過30家劇院。                                 今日華沙現址上第一次修築了防禦工事的兩個城鎮是波丹路( Bródno )(9世紀/10世紀)及澤斯杜維( jazdów )(12世紀/13世紀)。澤斯杜維被攻擊之後,一個同樣新的城鎮在一條小漁村地址上建成,稱華斯索華( Warszowa )。14世紀初該鎮成為馬佐夫舍公爵的其中一個駐地,1413年成為馬佐夫舍首都。直至1526年馬佐夫舍公爵絕嗣,馬佐夫舍公國與波蘭重新合併。1529年華沙第一次成為了波蘭下議會的所在地,從1569年開始成為議會所在地。1573年華沙加入了華沙聯邦,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形式上里建立了宗教自由。

由於華沙位處於波蘭立陶宛聯邦中波蘭首都克拉科夫及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之間的中心地帶,華沙成為了聯邦的首都,1596年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將宮庭遷出克拉科夫之後,華沙亦同時成為波蘭首都。華沙繼續成為聯邦首都直至1795年,華沙被普魯士合併,成為了新東普魯士省(en:New East Prussia)的首府。1807年拿破崙的軍隊解放了華沙,華沙成為了新建立的華沙公國的首都。1815年維也納會議中,華沙成為了與俄羅斯帝國聯盟下一個君主立憲政體波蘭王國的首府。1816年華沙皇家大學建立。
由於俄羅斯人不斷違反了波蘭的憲法,1830年十一月起義(en:November Uprising)爆發。可是,1831年起義的被鎮壓結束了波俄戰爭,並縮減了王國本身的自治權。1861年2月27日華沙一群反對俄國統治的群眾被俄軍開槍鎮壓,五人被殺。在1863年-1864年一月起義間,地下活動的反俄波蘭國家政府就留駐在華沙。

華沙19世紀末在市長,被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指派的一位俄國將軍蘇格拉堤斯·斯大維尼基維茨(1875年1892年)的領導之下步入繁榮。在他的領導下華沙有了有史以來第一個供水及下水道系統,由英國工程師父子威廉·能達利威廉·希寧·能達利設計建造。華沙亦擴展和現代化了其電車街燈煤氣系統。
1918年華沙成為了新獨立的波蘭第二共和國的首都。在1920年波蘇戰爭戰爭期間,大型的華沙戰役在華沙東部郊區爆發,波蘭軍隊成功保衛首都,紅軍被打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段期間的波蘭,包括華沙,由納粹控制的殖民行政區普通政府統治。華沙所有的高等學府被立即關閉,華沙的整個猶太人人口 — 數十萬人,有百分之三十被趕入華沙猶太人區。當希特勒的「最後方案」實施,廢止猶太人區的時候,猶太人的鬥士發起了華沙猶太人區起義。儘管德軍有武器及人數上的優勢,猶太人仍守住了該區近一個月。當起義被鎮壓的時候,所有倖存者被屠殺,只有幾個能逃脫或躲藏起來。
1944年7月紅軍已深入波蘭領土向華沙方面的德軍推進。了解到史太林對獨立的波蘭國家懷有敵意,以倫敦為基地的流亡波蘭政府給予地下組織「國內軍」指示,要他們嘗試在紅軍到來之前從納粹手上奪取華沙的控制權。於是1944年8月1日,在紅軍非常接近華沙的時候,「國內軍」與市民發起了華沙起義。武裝的戰鬥本來預算持續2日,但卻持續了63日,最後「國內軍」戰士被迫有條件投降。他們被送往德國境內的戰俘營,而全市人口則被消除。希特勒沒有遵守條件,指令全市要從地面上消失,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收藏不是運往德國就是被燒毀。全市百分之八十五的地區被摧毀,包括具歷史價值的舊城區及皇家城堡。

1945年1月17日維斯瓦河-奧德河攻勢後紅軍從納粹手上解放了華沙。倖存的「國內軍」戰士被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圍捕,有些被殺,有些則被驅逐到塞爾維亞
戰爭之後,布盧斯羅·貝魯特的政府令華沙成為了共產主義波蘭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而華沙亦被重建,人口恢復。制訂了大型的房屋計劃以消除房屋短缺問題。華沙恢復了作為波蘭首都的角色和波蘭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很多具歷史價值的的街道、建築和教堂都恢復到原來的面貌。1980年,華沙舊城區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5年華沙地鐵開通,2004年波蘭加入歐盟,華沙正經歷著其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繁榮。                                                     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E%E6%B2%99&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