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關於波蘭-首都華沙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也是其最大的城市。她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里。2004年人口估計為1,692,900人,城市群人口大約2,760,000人。城市面積516.9平方公里,城市群面積12266平方公里。
該市也是馬佐夫舍省的省會,擁有許多工業(製造,鋼鐵,電力工程,自動工業),66所高等學府(包括華沙大學),和超過30家劇院。                                 今日華沙現址上第一次修築了防禦工事的兩個城鎮是波丹路( Bródno )(9世紀/10世紀)及澤斯杜維( jazdów )(12世紀/13世紀)。澤斯杜維被攻擊之後,一個同樣新的城鎮在一條小漁村地址上建成,稱華斯索華( Warszowa )。14世紀初該鎮成為馬佐夫舍公爵的其中一個駐地,1413年成為馬佐夫舍首都。直至1526年馬佐夫舍公爵絕嗣,馬佐夫舍公國與波蘭重新合併。1529年華沙第一次成為了波蘭下議會的所在地,從1569年開始成為議會所在地。1573年華沙加入了華沙聯邦,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形式上里建立了宗教自由。

由於華沙位處於波蘭立陶宛聯邦中波蘭首都克拉科夫及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之間的中心地帶,華沙成為了聯邦的首都,1596年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將宮庭遷出克拉科夫之後,華沙亦同時成為波蘭首都。華沙繼續成為聯邦首都直至1795年,華沙被普魯士合併,成為了新東普魯士省(en:New East Prussia)的首府。1807年拿破崙的軍隊解放了華沙,華沙成為了新建立的華沙公國的首都。1815年維也納會議中,華沙成為了與俄羅斯帝國聯盟下一個君主立憲政體波蘭王國的首府。1816年華沙皇家大學建立。
由於俄羅斯人不斷違反了波蘭的憲法,1830年十一月起義(en:November Uprising)爆發。可是,1831年起義的被鎮壓結束了波俄戰爭,並縮減了王國本身的自治權。1861年2月27日華沙一群反對俄國統治的群眾被俄軍開槍鎮壓,五人被殺。在1863年-1864年一月起義間,地下活動的反俄波蘭國家政府就留駐在華沙。

華沙19世紀末在市長,被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指派的一位俄國將軍蘇格拉堤斯·斯大維尼基維茨(1875年1892年)的領導之下步入繁榮。在他的領導下華沙有了有史以來第一個供水及下水道系統,由英國工程師父子威廉·能達利威廉·希寧·能達利設計建造。華沙亦擴展和現代化了其電車街燈煤氣系統。
1918年華沙成為了新獨立的波蘭第二共和國的首都。在1920年波蘇戰爭戰爭期間,大型的華沙戰役在華沙東部郊區爆發,波蘭軍隊成功保衛首都,紅軍被打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段期間的波蘭,包括華沙,由納粹控制的殖民行政區普通政府統治。華沙所有的高等學府被立即關閉,華沙的整個猶太人人口 — 數十萬人,有百分之三十被趕入華沙猶太人區。當希特勒的「最後方案」實施,廢止猶太人區的時候,猶太人的鬥士發起了華沙猶太人區起義。儘管德軍有武器及人數上的優勢,猶太人仍守住了該區近一個月。當起義被鎮壓的時候,所有倖存者被屠殺,只有幾個能逃脫或躲藏起來。
1944年7月紅軍已深入波蘭領土向華沙方面的德軍推進。了解到史太林對獨立的波蘭國家懷有敵意,以倫敦為基地的流亡波蘭政府給予地下組織「國內軍」指示,要他們嘗試在紅軍到來之前從納粹手上奪取華沙的控制權。於是1944年8月1日,在紅軍非常接近華沙的時候,「國內軍」與市民發起了華沙起義。武裝的戰鬥本來預算持續2日,但卻持續了63日,最後「國內軍」戰士被迫有條件投降。他們被送往德國境內的戰俘營,而全市人口則被消除。希特勒沒有遵守條件,指令全市要從地面上消失,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收藏不是運往德國就是被燒毀。全市百分之八十五的地區被摧毀,包括具歷史價值的舊城區及皇家城堡。

1945年1月17日維斯瓦河-奧德河攻勢後紅軍從納粹手上解放了華沙。倖存的「國內軍」戰士被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圍捕,有些被殺,有些則被驅逐到塞爾維亞
戰爭之後,布盧斯羅·貝魯特的政府令華沙成為了共產主義波蘭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而華沙亦被重建,人口恢復。制訂了大型的房屋計劃以消除房屋短缺問題。華沙恢復了作為波蘭首都的角色和波蘭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很多具歷史價值的的街道、建築和教堂都恢復到原來的面貌。1980年,華沙舊城區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5年華沙地鐵開通,2004年波蘭加入歐盟,華沙正經歷著其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繁榮。                                                     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E%E6%B2%99&variant=zh-tw

沒有留言: